第十五年第八次聚會
本次聚會,林選擇在黃埔新村內的餐館。原以為只是嘗鮮,沒想到竟是與聚會主題有關,滿心感動林的用心!
究竟與主題有何關聯?
原來這是上海人開的上海餐館,而《天香》寫的是上海的故事。
雖然沒有天香園的亭台樓閣、曲徑流水、桃樹林、蓮涇池、竹林,卻有徐光啟於墨庵舊處種植番薯的在地味兒了!時光場域的流轉,土親人親,來細細品味這豪紳之家於經濟起落間藝文風範的源遠流長!
整體而言,王安憶就是王安憶,書寫高手!通篇文字雅當,每一處的描寫都值得細細品味,都可獨立閱讀,正因此,無法讀得快。讀快,失去咀嚼文字美感的享受,兼及尋味風雅之雅興,可惜!
不過,就小說而言,實在塞進過多的史料,畢竟寫的是以上海申家為主軸的家族生活史。人物在這座雖華美卻意蘊涵詠的園林裡如何的飲食起居,如何地在原有的教養上昇華,並非能說出一些中國哲學與美學的論述,境界即高於凡俗!小說重要的核心、延續敗落後家族生計,乃至於成為中國獨樹一幟的顧繡,也非僅以形而上論述、針法名稱如何相綴,即可使人有具體想像,感受這些高才氣女子顧繡手藝與見識之出類拔萃。可惜了,也是難以克服的,畢竟非當世的生活型態,無法有親身經歷的體驗,總隔著一層!
聚會一開始,媛情感激動地提到王安憶將仰凰這位在歷史教科書沒提到的傳教士寫出來。像這樣的傳教士為被澤上帝的愛,將他鄉當故鄉,無私奉獻,感人肺腑!
以下是提問
媛提問:
1.柯海跟小綢的相處好似賈寶玉跟林黛玉,如果結了婚,其他人的感覺呢?
申家敗落更快吧!
2.有錢人好認真在玩,對墨有興趣就造了個墨廠,對繡有興趣,就弄出個名繡來,果然眼界高就不一樣啊!看來一般老百姓花太多時間工作不會玩。
3.書中好幾次的「如果她來……我就……」,雖然大家都有意和好,但真正主動的只有鎮海媳婦,現實生活中,你是個會主動低頭的人嗎?
媛舉自己的例子,錯在己,但是,菁主動提同賞音樂會破冰。
菁提問:
1.富中守成、白手起家哪種難?文中何處暗示申家家道中落?申家無法繼續保有榮華原因何在?
朝代交替、時勢所趨吧!加上沒開源又不節流,當然衰敗。
2.p184吳先生所提人品即見書品,同樣也見於畫品,你的看法如何?
中國文人風格特色,將忠君愛國等節操納入書畫等級品評(試想以前是怎樣的年代)
希昭被引導改練柳公權字,即因柳公權說過「心正則筆正」,因此書評佳!
於當今,樺提到輸入程式,AI已可模擬各種書體甚而創作。不過就藝術創作而言,「偶然性」是AI仍無法取代人的地方,應也是藝術可貴之處吧!
3.書中安排香光居士的角色用意為何?
香光居士、徐光啟都是當時人物,或者作者為要將蒐集到的資料都安插進去。不過,個人想法是,申家是重視涵養淵源,雅,一向是他們秉持的原則。香光居士名聲響亮,實際修養卻那般,點出申家並非取決名聲,寧缺勿濫。凸顯出他們並非附庸風雅之徒、攀附名聲之輩!
4.書中提到不少閨密情節,男性間友誼的結盟與女性間的結盟,差異何在?何者力量大?
有些知交描寫得不錯,有些太過。
女性閨密太黏稠太詭異了!
男性,例如,當初找造園藝傅師傅,饅頭麥香衝天之類的描寫,此人可親可近;鎮海見瘋和尚栽花舉動的反應描寫太詭異;阿潛聽了弋陽腔,被勾魂攝魄離家出走也詭異;倒是柯海與阮郎較正面,有這樣的通五湖四海的朋友倒不錯!張老爺與喬老爺二位知交、阿暆和寺廟住持的交情也是正面的。
小說人物設定很奇怪,以看小說而言,人物並不討喜。
5.作者試圖將她寫作的意象用角色間對話的方式帶入刺繡的創作,從唯物到唯心,寫她心中創作的真諦,你認為她成功做到了嗎?
沒有讓讀者去體會,直接告訴讀者,體會不到繡品的厲害處。例如,小綢問雕塑最難處,一答眼睛、一答裙的奏摺,說法卻是很虛無縹緲,很難領會。
6.天香園中女性的刺繡原是排遣寂寞的休閒娛樂,卻在無意有意間成為支撐生計的一計之長,堪稱成功的斜槓典範。你是否也觀察思考自己或身旁親友們可發展斜槓的技能?
朋友孩子愛衝浪,在海邊購屋整理後開民宿,出租供衝浪者投宿,自己也有得住。
我們在這裡聚會:
餐飲是上海風味料理
有江浙籍老闆的家鄉味炒飯、蛋餃、黃瓜海蜇皮、58度高粱灌香腸(辣與不辣)、sabisu饅頭抹豆腐乳(嗯~那豆腐乳......)
(按,湯料被我吃掉了,不是清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