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乍看是廣告?仔細瞧都是吉祥話!
先以這篇「骨董」(按,農曆辛未年十二月三十日,除夕耶)跟大家賀個年:新春如意!恭喜發財!!
再以我做來跟家長和學生拜的早年對子:猴攀吉躍躍 羊送福連連 跟各位再拜一次早年。
今日聚會,有二人是有備而來:一個是拿著厚厚的一本經典(明顯的看到),另一個是拿著扁扁的一折印刷品(事後才揭曉)。
話說本月閱讀的這本書裝幀特殊、印刷考究,完全符合小說所要寫的活字印刷術究極的精神。樺說連書的腰封都精心設計過。
樺說他真想練速讀,這樣厚的書可以看快一些。
媛說,也許是要扣緊史實,不明瞭處情節就快速滑過去了。
林說,以速讀讀這本小說不宜,它的成功處在和聖經連結,速讀無法細細品味有所領會。
接著林問我們可有看過如書上所說的活字印刷?(媛表示台北日新印刷廠有活字排版印刷相關機具的「骨董」展示供參觀)然後林就從封套裡拿出稀有物件,張開來是二張報紙。一摸,字體都凸出,版面排版與現今看到的報紙不同。再細看內容,咦~有趣得很!!
林說,這報紙是當年他在東引當預官時,任總編輯印刷的報紙(註:文後有林的補述)。他說明了印刷的排版方式,正如《古騰堡的學徒》一書所說般。他問,當排版好印刷後,那些鉛字如何處理?我直接反應:讓字回歸「原處」待下一頁面需要時取用。林說,他原先也這麼想,但是,實際接觸之後,才知道,如此做是勞神費時的事,直接鎔掉再鑄字使用省事些。下列圖示,是林的珍藏。再看看印成紅色的版面究竟怎麼回事?
媛問,如果當訊息可快速流通,而印刷術早已被遺忘,如今活字版印刷又再復興,你第一本會想印哪一本書?
我說,自己的詩集吧!(儀認為該是印有美感的東西,那麼詩集倒是可以)
菁說,自己若非基督徒,會印小黃本,言情小說類的,會賺錢。(我補充,例如春宮畫)
林說,論語。如同聖經之於基督徒。(於是,接下來林引用論語裡的語錄,及三道環扣相連的問題叩問菁聖經裡相關的論述)
林問菁,「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聖經可有相對應的說法?(按,依錢穆註疏,君子固窮:窮者,窮於道。固字有兩說:一、君子固有窮時。又一說:君子窮則益固。雖窮,能守其道不變。按文義當從前說,後解可從下文濫字義反映而得。小人窮斯濫矣:濫,如水放溢,四處橫流,漫無軌道。小人則無守。君子雖窮,能不失其守。我想,林應是喻古騰堡與彼德對理念的堅持有所不同)
菁答,應有,但是……
林再問,論語講孝順「色難」,聖經可有相對應的?
菁答,聖經裡有提到教養子女的態度應如何;對父母的態度應如何,例如不可咒罵父母。
林再問165頁提到「『你如何知曉自己是依照上帝的旨意做事,而不是為了你的自尊?』你如何知道?」
菁答,這是很多基督徒問的問題,若要尋求上帝旨意,方向有:一、經常在禱告,藉禱告知道上帝的旨意。二、讀聖經,了解其旨意。三、從環境得到印證。
我插播了從歷史中常看到的基督徒以上帝之名從事掠奪的事實。若我們從前讀過的賈德‧戴蒙所寫,歐洲人當初到達中南美洲,便以上帝之名征伐屠殺當地住民。而以歐洲觀點論述歷史時,這是合理正當的,甚至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大發現。討伐之人士絕對是虔誠基督徒,闡釋上帝之意卻是如此!
菁回應,上帝藉不好的事情讓其旨意傳開。
林續問,妳的答覆,在325頁「『無論高尚或卑賤,祂都一視同仁地照看、祝福嗎?』彼德並不相信。只要還活著,他永遠都不會接受師傅的背叛是上帝的計畫。」
……
媛回應,想要接近(了解)上帝旨意,就是荒謬。聖經如何而來?誰校閱?不可考!就像瞎子摸象各憑己意模擬!
(按,菁會後表示,她的口才不佳,一時片刻沒能在會中將如何了解上帝的旨意作完整的陳述,因此在文後有她所做的補述;此外,也給予網頁連結,會有更詳盡的說明:
http://www.goldenlampstand.org/glb/readglb.php?GLID=06303 )
林追問,彼德相信嗎?(菁答yes!)書上說No!
林再問,369頁(按,「我希望我當年懂事些,好好真心感謝他。」等語)及367頁(按,「我只是一直納悶,他為何覺得自己非得暗中印贖罪券?」「他為了保命而和教會交換條件。」「或是他已被逼到死路」等語)
我想,早在獻聖詩集時,古騰堡便有計劃地一步步經營策略,是理想的邁進、也是向現實的低頭,加上經濟的考量,有意無意不得不如此做,而他的性格與作風不容易被了解與接受。這些在小說裡不同處都有鋪陳。
媛,有些地方情節交代還是顯得倉促。
林說,從長輩處聽聞一向出版文學書類的出版社為經濟考量,為了養其他書,還是選擇性的出版一些商業性賣錢的出版品,應該是一樣的道理吧!
媛,為了某些理想,不得不印(或做)一些事,而大到侵蝕到原有的理想,你究竟要讓退多少?
我,很難回答。
媛以他們的合唱團太后為例,他本人不妥協,團員妥協。
這之後又扯到了當舖老闆的利用形勢為自己打廣告,有無眼光的譏諷。已不復記憶為何有這段閒談。
樺問林,你看完此書,會不會想換智慧型手機來使用?如同彼德的女友第一時間無法接受活字印刷,後來接受。我自己接受智慧型手機的心路歷程也是如此。
林斬釘截鐵地說,不會!因為智慧型手機已引發了新的社會問題。過去只存在男人間的「不安分」,現在,女人也跟進了。造成夫不夫、妻不妻。
接下來,媛有二種交友軟體的資訊,說得樺躍躍欲試。媛卻折磨他喃喃自語:考慮要不要帶壞他?(請問究竟有沒有告訴他呀?)
後記:
一、活字印刷術的成功正好是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是人文主義的再現與復興,漸脫離中古世紀一切以服侍上帝、為教會服務為最高宗旨的依歸。時代精神可從《古騰堡的學徒》小說裡讀到商會勢力的抬頭、與教會談條件相制約略窺一二。
二、林的補述:
東引島為目前中華民國管轄最北疆域(最南為前天[按,105.1.28]熱門新聞太平島),面積約3.86平方公里(和澄清湖園區,不含湖泊面積,一樣大),古稱東湧島,所以島上報紙稱「東湧日報」。
我初到東引為少尉政戰官(預官),派任東湧日報擔任總編輯四個月時間。東湧日報早期承接青年日報汰換的鉛字排版印刷,所以我可以體會小說書中描述過程。
東湧日報25年以前編制分成記者、撿字、排版、綜合、印刷、送報等幾組。其中撿字、排版、綜合這三組因為操作的是現已不復見的鉛字(僅剩台北日星),所以較特別。
三、菁補述
上帝的旨意可分成兩種:第一種是明確啟示在聖經中的,如靠基督得贖,愛神愛人,過聖潔生活,委身順服,多結聖靈果子,生命有盼望等。這些是無可非議的,也是信徒都應曉得的。多讀聖經就會明暸上帝在聖經中啟示的旨意。但這些旨意在實踐時卻引起不明確的抉擇,例如應在哪一方面在委身事奉?這就牽涉第二種不明確的旨意。有時我們將第二種列為上帝在不同人身上的各別帶領;即使是帶領,對我們來說,也是尋找上帝心意的範疇,這也往往使基督徒不知所措。
神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帶領,例如婚姻大事,上帝並非定下旨意要我們都結婚。保羅說:“我說這話,原是准你們的,不是命你們的。我願意眾人像我一樣;只是各人領受神的恩賜,一個是這樣,一個是那樣。”(林前七:6-7)原則上,基督徒在不明確的境況下,必須以自由和智慧作決定。提摩太後書一章七節說:“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這自由是在上帝啟示的明確旨意範圍內的。
上帝的旨意是要信徒有智慧,並自由地生活,我們必須深信無論我們作了任何的決定,上帝必然會祝福。在上帝明確旨意之下所做的任何決定,也必然是上帝的旨意。雖然在啟示的“圓圍之內”都可算是上帝的旨意,但小心不要試探上帝,時常在邊緣徘徊很容易會越軌。有智慧,自由的信徒會盡量往上帝旨意範圍的中心走。基督徒的道德觀不是處於罪惡邊緣的,所以我們不要問是否可以看三級片,而要問我應該選甚麼戲給一家大小看,而且可以獲益;不要問基督徒是否可以喝酒,要問該吃甚麼有營養的食物;年輕人找地方談戀愛也要明智一點,不要給自己製造任何試探,應該找光明的地方;不要問在怎樣的情況下才可離婚,應問夫妻如何可以過相愛的生活。我們是得救成聖,在基督裏有自由的人,不要因自由而大膽的犯罪,要因自由而過更討主喜悅的生活。
尋求上帝的旨意禱告神,其實是與神談心,與神建立一個親密的關係。禱告若能親密,我們所關心的就不再是:我是否得到我所祈求的;而是神是否已得着我們。很多時候,即使我們的禱告不蒙應允,我們得不着所求的,但我們也可以說,主已經得着我們了,或者說我們已經得着禱告的主了。神的信實,神的愛,神的完全和神的全能並不意味着祂一定答應我們的禱告。神不答應我們的禱告有祂更美好的旨意;祂不答應我們的禱告也是出於祂的愛。摩西不能進入應許之地,是因為罪的懲罰;耶穌的苦杯不能拿開,是因為他要完成神救贖的使命。
應用自由的原則來尋求上帝的旨意,驅使我們尋求真理,因為只有以真理為基礎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八:32)。應用智慧驅使我們靠近上帝,因為只有認識上帝才能有真智慧(箴一:8)。所以,第二種尋求上帝旨意的過程其實等同於屬靈生命的操練。我們要尋求的不單是上帝的旨意,若是,上帝早應寫在激光磁碟上。最終我們要尋獲的是真理與上帝本身,或說讓真理和上帝得着。如此,基督徒就可活在真理的自由,行在通往上帝的道路,以及享受豐盛的生命。尋求上帝的旨意可以成為屬靈追求的高峰和上帝同在的祝福。來到這個地步的信徒,已不太執着所作的是否一定屬上帝絕對的旨意,因為即使不是,真理的引導會使他悔轉,而且上帝的同在必然給予無限的機會,恩典和寬恕。詩篇第三十七篇二十三至二十四節亦肯定我們的決定必然有上帝的保守:“義人的腳步,被耶和華所立定;他的道路,耶和華也喜愛。他雖失腳,也不至全身仆倒,因為耶和華用手攙扶他”。
尋獲上帝旨意的人必須有信心,這信念幫助我們克服“開門無阻必定是上帝的旨意”這錯誤觀念。這錯誤觀念使不少基督徒不敢面對現實,遇到問題就逃避。尼希米記第四章七至十五節記載以色列人在許多困難的境況下日夜禱告,保衛城牆。保羅對帖撒羅尼迦教會說:“因為你們自己知道,我們受患難原是命定的。我們在你們那裏的時候,預先告訴你們,我們必受患難,以後果然應驗了,你們也知道。”(帖前三:3-4)保羅和巴拿巴堅固門徒的心,勸他們恆守所信的道,又說:“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徒一四:22)上帝的旨意或帶領的過程並非順風無阻,我們應有信心,即使有風雨也是祂旨意。約瑟故事是一個好例子:經過多年的苦難,他終於看到神完美的屬性。約瑟對他們(哥哥們)說:“不要害怕,我豈能代替上帝呢。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創五○:19-20)
一個不明白上帝旨意,但肯以信心回應的基督徒,比一個只懂得神旨意而沒有信心的基督徒,更得上帝的祝福,即使這出於信心的決定可能是錯的,因為他所作的是出於信心,他的信心得神喜悅。況且,他錯誤的決定在“基督裏的救贖”不是一個死結,而是有轉機,有更新的可能。活在基督愛裏的基督徒是蒙福的,因為“靠着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八:37)尋求上帝的旨意對天國的同工來說是無限的應許,就如羅馬書所說的:“因為聖靈照着神的旨意替聖徒祈求。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八:27-28)
上帝不要我們成為只接收信息的電腦人,祂要我們成為天國的同工。聖經不是你我生命的地圖,而是指南針。透過研讀聖經,指南針會使我們來到主面前,並在生命路上憑信心與神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