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最後一個月,我們閱讀海明威。
主要書籍是《沒有女人的男人》短篇小說集。這本短篇小說集最短的只有二頁。雖說如此,卻也深深「折磨」著不少人。閱讀本書最好去讀原文,因為中譯本有其意譯上的缺憾,讓原本已精簡的人物對話,失了情節走向。譯本裡數上圖中版本較佳。我讀的是秦懷冰版本,錯譯處頗多,文後附上錯譯舉例。
除了文字語言的隔閡外,文化隔閡亦是了解海明威的一個缺憾。這本短篇集都寫成於192~年,海明威在文壇初試啼聲,加上他旅行各地的見聞所成,因此,在原文裡可以讀到不少當地用語,這可以證明海明威是個對語言文字吸收力頗佳的人。楊照指出,海明威當記者時,即利用英文與法文版新聞報導的素材並列對照學習法文。
對於文化習俗的不了解,讀他簡單幾個人物的對話,也讀不出所以然來。
其次讀《老人與海》,這是一本容易閱讀的小說,尤其有楊照在誠品人文講堂的解讀大師經典課集結成的解說集子,更能走入海明威的遼闊大海與孤舟裡。當然,有人嫌棄只有大海與老人太單調。不過,請不要忽略一個八十幾歲老人與天地創設即存在的大海,總時光之久遠,智慧與哲思深度亦深遠!這本書要細細品味的!放心,它是本迷你型的長篇小說,很快就讀完。
《流動的饗宴:海明威巴黎回憶錄》是我推薦會員讀的。是本十分親民的回憶錄,海明威以散文記述他立志成為作家,在人文薈萃的巴黎困頓的生活下,因緣際會與歐美藝文界當代作家(有已成名也有日後都成為大師的)的往來,以及飽讀歐美大師著作的滋養,更在看懂塞尚畫作因而對寫作有所啟發的情形下,確立了寫作的風格。從本書可以看到一位文壇的初生之犢最謙卑的涵詠。更可貴的是,從書中可以讀到我們閱讀過的費茲傑羅、喬伊斯等作家的故事,一探他們曾在巴黎生活的情形。
這一天,我們從主題訂定者菁的提問先開始討論。
菁不減她將嚴肅題材趣味化的本事,先玩個小遊戲。因海明威小說裡寫的常是硬漢,雄性激素噴張,老人與海中的老人稱大海為女性,因此要我們就她所提的事物做男性與女性的分類,而不例外的,媛有她獨到的見解做延伸分類:
屬於男性的:競賽(牽涉到積分就是男性)、小狗、貓、桌子、牙齒(門牙─斷,男性;臼齒─磨,女性)、滑倒、放屁、拉屎。
屬於女性的:椅子、眼鏡、嫉妒、葉子(喜陽)、泥土、牙刷、襪子。
提問一:
海明威書中的英雄多半是已走下坡卻還不停止奮鬥的人,說說你心中的「英雄」應該是怎樣的形象?
樺因剛看完《葉問3》的電影,為葉問的英雄氣概著迷不已,說其功夫好卻不外顯、愛老婆等特質深深吸引他。
林,這是一個加入過多虛構情節的人物,其「英雄」形象有不少杜撰的部分。
菁說她心中的英雄,是有堅強意志力的人。(按,有人提出像薛克頓嗎?引起了一陣小小騷動)
媛:大部分的媽媽都是英雄,把自己放在後面,把好的給子女。
儀反應,定義再嚴苛一些,犧牲自己、完成大愛。
進:沒有太大的自我犧牲,卻能運籌帷幄,例如諸葛孔明、如來佛。軍師型,鎮定的指揮,又如巴菲特。
林,諸葛亮很慌張啊!只是故作鎮定。(接下來是一連串「扶不起阿斗」的歷史演義^^)
我:用自己的才幹做出最大的奉獻,而福蔭幾世代,例如,孫運璿等當初隨國民政府從大後方到來台,一心一意為民生福祉建設的無私奉獻。
林:時不我予就不做了,適可而止。即,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眾人納悶,你不是想要海明威當朋友嗎?怎麼對英雄的認定有如此大的差異?!^^)
提問二:
對你而言,這個世界上,夠格的,足以撼動你靈魂的艱難對抗或對手(對象不一定是人)是什麼?
先問我,我胸無大志,沒有。
媛:懶惰。例如,早上起床上班要做多大的掙扎呀!
林:那是習氣吧!他莞爾的舉了御書房男廁裡貼了數年的條子做說明:
我第一次上街道,看到一坑洞,掉下去,爬起來;我第二次上街道,看到一坑洞,掉下去,爬起來;
我第三次上街道,看到一坑洞,掉下去,爬起來;我第四次上街道,看到一坑洞,繞過去。
可見習氣於人多難改正!
菁:罪性。從本質來說,內心不好的想法與作風,每天都想如何克服它,卻又禁不住再犯,所以我需要一個更高的約束力量。(眾人不解,要她舉實例,她說「偷吃」,我馬上回應,妳已很節制,我才偷吃呢!媛立即轉身向我,語氣一句強過一句質問我,妳偷吃什麼?吃了什麼東西?她愛吃的是你愛吃的嗎?‧‧‧在眾人的笑聲中,我才意會過來,原來我的心靈像個孩子似的那麼單純,這份紀錄是昭告天下的,菁接下來的說明就省略了吧?
)
眾人肯定所有的習氣裡最難改的就是惰性!
提問三:
在老人與海中,小男孩在故事裡扮演怎樣的角色?其他角色可以替代嗎?有無存在的必要性?
我;一定要是小男孩。只有小男孩有那純真相信老人有能力、可以再有作為,漁村裡的漁夫雖然不看扁老人,但也相信他已不再有生產能力了。唯有小男孩才能用不具社會化的眼光看待老人。
樺:老人需要一個親近、能了解他的人。
儀:沒有小男孩,他是孤僻的人,小男孩的角色具潤滑作用。
進:老人如此孤僻,小男孩是老人與世俗唯一的連結了。
提問四:
海明威舉槍自盡,你認為他是被摧毀了?還是被打敗了?或是你有其他看法?
媛:摧毀!
儀:打敗!
媛:舉槍自印是他自己的決定,並非被迫。
威林提問一:
首問:先確立喜不喜歡他的風格?及此風格的作用?
海明威的作品中鮮少看到全憑想像的華麗描寫或硬梆梆的文獻記載,他一向喜歡呈現本人親自目睹或體驗的生活畫面,且喜歡採用簡單的對話進行。海明威的「冰山原則」常常勸作者該提供的解釋、懷疑和評價等,僅保留準確、精練的語言與對話。他認為一位作家應該留給讀者想像空間,對故事及事件進行思考。你對這樣的寫作觀點及筆法有何看法?你喜歡這樣的筆法嗎?在這個時代有何作用?
我:我不知道海明威本人有無說過他的寫作是「冰山原則」,但,他在《流動的饗宴》裡明白的說他是到巴黎後才看懂塞尚的畫作,因而深受啟發,了解到寫作不用形容詞,直接寫事實。所以,先做個簡單的調查,在座有誰喜歡塞尚的畫作?看懂塞尚的畫作?(大多都不懂不喜歡)但是,他卻是引領藝術風潮的重要人物,用簡單的幾何塊面描繪出景物、不做細部描寫,現代主義繪畫受他影響,立體派、野獸派以降也受他的影響,他是指標性的人物。確實,讀懂塞尚,就讀懂海明威。不喜歡、不懂是正常,但是,懂了才知其功力所在。
媛反問林,喜歡他的作品風格嗎?
菁立即附和,你講話也是冰山理論,要懂你冰山下那一塊也很難!
媛:對你有何影響?
林:這樣的東西,空間很大,收穫在其中。
提問二:
打獵、全及、棒球、鬥牛和釣魚,是海明威熱愛的,海明威喜歡面對夠強悍、夠格的敵人,也就是說,他希望生命必須面對挑戰。這正是海明威基本的生命情調,他最在意、最強調的就是:「要是連個像樣的敵人都沒有,那樣的生命是不值的活的。」海明威這樣的生命基調,在這本書中〈不敗的敵人〉〈五萬塊〉兩篇中看到了什麼?
提問三:你清楚找出〈五萬塊〉中作弊如何進行的線索嗎?及其人物背後心理?
儀提出看不懂拳賽那一篇(按,即第三提問〈五萬元〉)的賭局。
林:從文字描述,透露出裁判也作弊。(按,經過熱烈討論得到結論是:雙方拳擊手、經紀人、裁判都有賭或收賄酪,黑吃黑)
提問四:〈白象山般的山丘〉一文中,透露美國人和女孩的對話,你讀到了什麼?題為「白象山的山丘」,是否有所暗示?女孩最末的「我完全沒事,我覺得很好。」隱含著什麼心理活動?
此題,林自己先做了一番說明(按,我在根據中譯本對照原文的舉錯示例裡,恰好也有做本題的分析,請參考文後附文)。結果,有一點,是我沒讀通的,林說男人最後屈服,他們不去墮胎了,而我解讀成還是去。(按,看原文即知,是的,男人屈服了:
“I’d better take the bags over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station,” the man said. She smiled at him.
“All right. Then come back and we’ll finish the beer.”)
提問五:
「過了一會兒,他聽見他爸爸把燈吹熄,回自己的房間。他聽到風從外面街上吹過來,透過紗窗感覺到涼意。他把臉埋在枕頭裡很久。過了一會兒,他忘記要想樸登絲,最後終於睡著了。半夜醒來的時候,他聽見小屋外面鐵杉樹林裡的風聲,以及湖裡的波浪拍岸的聲音,他又睡著了。早上強風吹翠湖水的浪濤洶湧,他醒了很久之後才想起自己的心碎了。」
在〈十個印第安人〉一文中,第十個印第安人指的是誰?文中是否可以讀到白人對印第安人的觀感?文末這一段的描述在呈現什麼?
(按,我在後面的閱讀摘要有提到此篇,詳請看篇後附文)
提問六:
〈阿爾卑斯的牧歌〉中,為何農夫要將亡妻的屍體豎立牆上?進入貯藏室劈木頭時,為何要把油燈掛在她張開的嘴巴上面,導致葬禮時她的臉部已經變形?是因為他不愛了?還是他看開了生死?這篇文章與莊周的「鼓盆而歌」有何不同?
林本人表示,此篇是他覺得頗詭異的一篇故事。
我:我個人也覺得怪異。這件事讓受過禮教教養的牧師、神父、酒館老闆都對農夫深以為恥,但是,有沒有以農夫本身去設想?他過的是怎樣的生活?艱困生活中他受的教養是不一樣的?生命的意義對他而言又是怎樣的象徵意義?
進:農夫或許已習慣於平時勞動有妻子相陪,妻子幫忙拿燈、拿工具,妻子已無生命跡象了,一如往常的工作,就其「方便性」如妻子仍在其旁輔佐他般。又或者如「跟塑像說再見」
(按,此篇我的閱讀摘要有略述一二)
提問七:
海明威若生在此時,會如何以他的風格敘述互聯網現象?(有請極具天馬行空的媛、菁發揮囉)
(按,媛說,乾了!大家一陣社群軟體趣聞弊端的舉例稱奇)
因時間關係,我的提問僅討論〈一次單純的探索〉(A SIMPLE ENQUIRY)的第一題:
一、少校叫平寧不要有優越感superior,會被取代,所謂何來?
林提出雖然直覺是同性戀議題,但從何看出?大家異口同聲指稱擺明了就是同性戀議題卻無法「直指」!一陣討論過後,仍無法獲得滿意的答案。
十四篇的短篇集,內容極少,卻花了我不少時間閱讀國外的分析資料。因聚會時間有限及顧慮這本書可能不容易被接受,所以,就把我最初想跟會員分享與討論的內容貼在下面,想看的就看,任君選擇:
《沒有女人的男人》海明威著/ 秦懷冰譯/ 風雲時代出版(按,還是得聲明,這中譯本不佳)
本小說集提問:
一、書中短篇不乏寫到女性,但卻是「沒有女人」。書名可是本書集結短篇小說的主要(或共同)調性?若是,從何見得?
二、無法被理解的真實。從其小說中那些篇章看出海明威的存在主義?
淺談海明威的寫作技巧:
一、塞尚畫作的啟發
二、取材
三、景、情、人總是有對照
本書筆記摘要:
二、〈在異鄉〉In another country
P64第二段倒數第三行「而盡量在路燈不行走的時候」(原文trying to keep near the street lights),原意應是:試著緊沿街燈走
第三段,「第三個配戴勳章的軍人有如獵鷹」(原文The three with the medals were like hunting-hawks),原意應為:這三個有勳章的人就像獵鷹
他們是四個有配勳章的人,他已洩漏得勳章真相,比較起其他三人顯得他的失格。
同段第三行,「他現在無從知道他是怎樣受傷的」(原文because
he would never know how he would have turned out),原意應為:他無從知道他如何可成為獵鷹
本故事通篇諷刺:
一、每個都有大好前程青年,因戰爭受傷困在醫院裡,傷癒已不能再圓夢了。醫生樂觀的鼓舞與實際的情況形成諷刺:無法彎曲的膝蓋,日後可以踢更好的足球;萎縮的手,可以復健到大一些(於實際生活有何用實質幫助?);重建的鼻子仍不見容於家族,即使是因戰爭而受的創傷。然而這一些醫生誇示的將會有強大的復原力的,靠的是一部第一次被試用的新機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功效從何而來?
二、受獎勳章:才第一次上前線就沒了鼻子,卻因參戰不夠久無任何功績,無法成為受獎者;外國人因意外受傷卻獲勳章表揚;
三、微妙的情感連結關係的產生變化:當發現受獎原因不同時,情誼連結鏈便變質。而這一段真相,在講酒店的女孩們最有愛國情操之後、自我省視乃貪生怕死之輩之前。他一個美國人來義大利攪什麼局?完英雄夢!?
四、小說最後再回到醫生以樂觀方式欲鼓舞病患。給的卻是一種虛幻的希望!
五、不可掌控的無奈人生。歐洲人,尤其年輕人莫名參戰與折損的無奈。
三、〈像白象的小山〉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幾個翻譯問題:
*P72「這裡什麼東西都有甘草味。特別是你等得太久的東西,喝起來就像苦艾酒一樣。」道出了此篇女子的心境:一切看似單純容易接受(男人也一再強調simple),真正況味卻不同,而只有飲酒人自知!
*p72倒數第二行,是要男人幫她打開飲料蓋沒錯,但是,一語雙關意有所指:
「你來,」女人說。「我覺得很有趣,我竟然會有這樣一段快樂時光。」原文:
“You started it,” the girl said. “I was being amused. I was having a fine time.”
以上引用句的時態都是過去式與被動語態,暗示過去曾有過一段由男人起始的愉悅時光。男人接著說的話卻是祈使句、現在式語態:
“Well, let’s try and have a fine time.”
表示「手術」之前的「決定」(Let’s try),「此刻享受這一段美好時光吧!」,「手術」後可能人事皆非了(從後文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談話可得知)。
女人回答仍用過去式,一直以來她都在嘗試呀!緊接著舉出白色象山並非表面上看到的那樣的顏色:
“All right. I was trying. I said the mountains looked like white elephants. Wasn’t that bright?”
“They’re lovely hills,” she said. “They don’t really look like white elephants. I just meant the coloring of their skin through the trees.”
這之間又說著願意嘗試新飲料等語,注意原文wanted,被動要試新玩意兒:
“I wanted to try this new drink. That’s all we do, isn’t it—look at things and try new drinks?”
*P73倒數第五行到跨頁,
「那真的只是一個簡單的手術,姬格,」男人說。「其實根本說不上是個手術。」
……
「我想你不會在意吧,姬格?*其實啤酒裡什麼也不是,只是一些氣泡。」
……
原文:
“It’s really an awfully simple operation, Jig,” the man said. “It’s not really an operation at all.”
The girl looked at the ground the table legs rested on.
“I know you wouldn’t mind it, Jig. It’s really not anything. It’s just to let the air in.”
The girl did not say anything.
“I’ll go with you and I’ll stay with you all the time. They just let the air in and then it’s all perfectly natural.”
“Then what will we do afterwards?”
這裡翻譯很奇怪,前一句男人說服著那只是一個不算什麼的手術,接著問女人不在意吧,下半句卻變成講啤酒有氣泡的做法。這裡指的是早期墮胎真空吸引術,文裡it哪是指啤酒了?繼續看後文,I will go with you做啤酒的話,男人不用一直陪著吧?還說啤酒有氣泡有自然風味!什麼跟什麼?應是指整個手術過程是完全自然狀態不用動刀。
*P74第11行,
「……但是,我知道這種是很單純。」原文:
But I know it’s perfectly simple
It’s指的是手術,非指前文的道理(不想做就不去做等),simple指的是簡單的手術。
*P74~75男的很奸詐,「根回」
*P74倒數第三行
「我現在就很愛你……」原文:
“I love you now. You know I love you.” 看到now了嗎?不敢對將來承諾。接著女人說:
「我知道,如果我那樣做,而後一切又都那麼美滿,如果我說事情都像白象那麼純美,你會喜歡嗎?」原文:
“I know. But if I do it, then it will be nice again if I say things are like white elephants, and you’ll like it?”
譯者衍譯了「純美」,依女人之意,事情不可能那麼完美,會像白象山表面上給我們的感覺。White elephant已有其象徵意義了。(記得p73女人怎麼說白象山嗎?而73頁翻譯白象山也稍缺斟酌:
「……我只是從山坡面樹木的顏色來看……」原文:
“They don’t really look like white elephants. I just meant the coloring of their skin through the trees.”
是透過樹木看到山表面的顏色,有所比較、反射。White elephant 和the trees的對照,一種陰鬱籠罩對照下的白。是Through非from。原文裡的and you'll like it?的it,指的是事情這麼打比方。所以,女人的說法是:我知道,假設我做了,而情況又再度美好,如果我說事情像白象山那樣,你會喜歡這情況嗎?
女人要強調的是事情再怎麼樣都回不到最初的美好了。所以p76第五行:
「不,我們辦不到的。那不是屬於我們倆的天地。」
“No, we can’t. It isn’t ours any more.” 我的看法:那不再是我們的天地了。女人再次強調這一點後,男人又說:「但是時光並未帶走我們。」原文:
“But they haven’t taken it away.” 帶走的是屬於兩人的美好天地,非「我們」。
*76頁倒數第二行,女人坐的位置看出去,是截然二分的世界。車站二邊的景色截然不同,宛如女人人生歷史性的地標似的。女人看到的和男人看到的不一樣,女人已然看見二人未來蒼涼的遠景,而男人只執意於眼前。原文:
They sat down at the table and the girl looked across at the hills on the dry side of the valley and the man looked at her and at the table.
繼續看下文:
“You’ve got to realize,” he said, “that I don’t want you to do it if you don’t want to. I’m perfectly willing to go through with it if it means anything to you.”
“Doesn’t it mean anything to you? We could get along.”
“Of course it does. But I don’t want anybody but you. I don’t want anyone else. And I know it’s perfectly simple.”
加底線處,譯者:1. 要是你認為這件事很值得去做的話
2. 難道這對你就不值得去做嗎?
依原文,我的看法:1.如果那對妳而言意味著什麼的話
2. 那對你而言不意味著什麼嗎?
女人在強調做這件事背後的意義,非值不值得做,更何況男人一直暗示要她去做。
P78「我還是把行李袋拿去車站那邊。」意向清楚了。
P78「……他們怡然自得的在那裏候車」原文:
They were all waiting reasonably for the train.
我有不同的看法:
相較於他倆,其他旅客各自有合理的原因候車
四、殺人者The killers
一、請問:將被殺的壯漢的反應與《異鄉人》已被審判的莫梭的反應有何異同?
二、殺手知道什麼?喬治知道什麼?拳擊手知道什麼?尼克要走的理由是什麼?他們又分別是怎樣的人,從何得知?
五、〈你何以為國賭命〉(按,"Che Ti Dice La Patria" translates to "What do you hear from home?")
(一)年輕人坐車的樣子、對於陌生人善意的納悶,以及道謝的語彙等在在顯示墨索里尼統治下的法西斯主義政治社會風氣的改變。最後二句:
“That’s a young man that will go a long way in Italy,” I said to Guy.
“Well,” said Guy, “he went twenty kilometers with us.”
(二)改變中的義大利:仇外、性交易方式變質。告訴娼妓那非真正的義大利“Tell her it looks like her country,” Guy said.
(三)換政府後變相無法理的敲詐
總說:從路上的風,到天氣的寒冷(住宿處設備貧乏),到雨後路上的泥濘(地方小官的顢頇腐敗),海明威這趟重返義大利之旅所見,藉由三個站對墨索里尼統治的新義大利政治的委婉批評。回首Genoa說已不見昔日的風景,對日後會是如何的樣貌抱著不確定感:
“It’s gone now,” I said to Guy.
“Oh, it’s been gone a long time now.”
“But we couldn’t be sure till we got way out.”
查路員的說詞,看不清被沾汙的證件“I cannot read it. It is dirty.”象徵義大利正處於一片混亂。
最後卻語帶保留的說:
Naturally, in such a short trip, we had no opportunity to see how things were with the country or the people.
六、〈五萬元〉(五十張千元大鈔,FIFTY GRAND)
整個拳擊賽就是賭局。
一、傑克是個怎樣的人?海明威如何鋪陳描寫傑克這個人物?傑克何以有把握他下的賭注會贏?
七、〈一次單純的探索〉A SIMPLE ENQUIRY
一、少校叫平寧不要有優越感superior,會被取代,所謂何來?
二、從何得知少校的懷疑:平寧沒有說真話?P161平寧三次「望著地板」,走出去後,面帶羞赧經過副官面前。
三、一個沒有明講的問題,海明威如何藉景、人物描寫讓問題浮現出來?
八、〈十個印第安人〉TEN INDIANS
總說:白人對印地安人的成見與少男的初識失戀愁滋味。
印地安人都在城裡買醉。
印地安人,臭鼬,他們聞起來都一樣。
裘迦納去搬動第九個醉印地安人,竟像在殺蛇般。
所有的臭鼬都該殺。
從他們的對話知道白人是hypocrite,他們以其威望說實話
沒想到本來讓狄克飄飄然的今晚的第十個印第安人,以為有所不同的印地安人卻傷了狄克的心。
涼沁沁的夜色,父親給的凍雞肉,父親說出的冷酷事實。凍結了初嘗的愛戀甜蜜。
海明威以全知的角度敘述故事,只說實情不涉批判,評斷由讀者為之。
九〈給某人的金絲雀〉A CANARY FOR ONE
寫作此短篇,正值他與第一任妻子一同搭火車回巴黎辦理離婚手續。
聊以慰藉、細心呵護的東西呀,還是有破碎、離去時。
十、〈阿爾卑斯山牧歌〉AN ALPINE IDYLL
無憂無慮在山上滑了一個月的雪,對於太陽的刺眼感到厭惡。下到山來春的氣息立現卻遇到令心情反差的葬禮。純一的雪世界對照塵世,塵世裡有著因雪不融的荒誕事發生。人,身後可還有尊嚴?
對誰而言此事荒誕?農人、執事、神父、店家老闆、滑雪者如何看待此事?那是各家的事,各自的生活各自過,說此事時約翰甚至一再催促「吃東西了好嗎」?
為何下得山來的二人跟牧師說「與主同在」[Gruss Gott(Greet God)],牧師不回應他?牧師的沉重心情難以回應。那葬禮死者並非被祝福以安寧的。
翻譯問題:
p187女侍說好多信。回說好多。女侍說恭喜。“Prosit”這個字有恭喜之意;也有祝健康,乾杯用語。女侍倒完酒說這個字似是後者之意。
“We better have some more beer,” John said. A girl brought it this time. She smiled as she opened the bottles.
“Many letters,” she said.
“Yes. Many.”
“Prosit,” she said and went out, taking the empty bottles.
十一、〈追逐賽〉A PURSUIT RACE
海明威先說William Campbell和雜耍團有個追逐賽,再說明追逐賽的辦法,像是煞有介事似的。從雜耍團經理到旅館勸說William Campbell不能中途退出,才明白一切都是秀的一部分,而William Campbell是拿酬勞演出,只要保持領先一些些,什麼都不用做就有酬勞可拿。只是這酬勞都投入了酒與藥物裡了。從William Campbell看似瘋癲的說話與自我二個角色(溜滑比萊與比萊)的對話裡,事實上充滿了隱喻與人生哲理的言說:一、透過床單說話,被蒙蔽的人生。二、不要去沾惹任何東西啊,他的人生在溜滑(追巡)與不溜滑中糾結著、競逐著,不溜滑生活無以為繼、溜滑就像沾染了馬屎鷹糞般(他酒精與打藥中毒)而不可自拔。
追逐是一種隱喻。
十二、〈今天星期五〉TODAY IS FRIDAY
P208
將真人釘在十字架上,是基督教的一個活動儀式Good Friday,耶穌受難日、復活等意義。
士兵丙 天哪!
士兵乙:別做怪樣子!
沒看原文不知暗藏雙關語:
3rd Soldier—Jesus Christ.
[He makes a face.]
2nd Soldier—That false alarm! 不真實、虛妄的、人造的,驚慌、恐懼、擔憂
1st Soldier—Oh, I don’t know. He was pretty good in there to-day.
對一個宗教儀式活動,藉由三個士兵的對話表達三種(加上酒店老闆就有四種)觀感與態度。
問題:作者藉誰表達立場?意即,誰是本短篇的主角?
十三、〈老生常談〉BANAL STORY
是海明威創作理念的闡述: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the unnamed writer seems to be searching for "life," which he equates with"Romance." He picks up the magazine to find it. If The Forum represents Romance in the story, the section about Maera, a cultural hero killed not by a bull but by pneumonia, might represent Realism. Since the story ends with Maera's admirers turning to the colored pictures to remember him, Romance appears to prevail. However, Hemingway's parody of The Forum suggests that unlike the writer in the story, his own aesthetic principles lead him to choose Realism to guide his fiction.
十四、〈現在我躺下〉Now I Lay Me
自傳式的小說。
這篇名翻得不傳神。不如直譯為「現在我躺著我」。因為魂魄已脫軀殼而出在肉體之上,且,活躍著的是魂魄。
當英雄失去他的戰場時,只有失眠時的內心獨語能排解孤獨時間。
戰爭即將結束,不知何去何從時,屬於多數人的約翰的人生觀仍無法為他指出人生方向,未解決一些問題前,婚姻生活不是他的人生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