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十六年第6次聚會/ 112.4.7

這個牛皮紙袋值得留下,如同看到乾隆的作風!^^

04897FBA-3853-40B0-BD04-35F280F3FB89.jpg

本次聚會依舊在方寸之間舉行,討論主題是:

862F3306-0A43-49F3-BED1-419ACCCC420C.jpg

方寸之間室外盆栽春色盎然,而我們在室內的聚會一開始也從與和風和古物「靈魂共振」開始我們的春光。

7C3670C0-E147-4FA6-A379-83D99BD466F9.jpg

8A7A4366-020A-4ADF-962E-585FFC1FC41A.jpg

2880D0BD-671F-44F0-AC44-69D9B5FD06D2.jpg

讓大夥兒再多擁有一張名家廣重北齋以日本精神象徵富士山為創作主題的日本浮世繪明信片,將東京六義園四季彩春光在舌尖上甜甜的嚐著,和林帶來杯子古物呼應主題。

0BFCFBF9-F6A3-4F4F-B14F-C3695E3EBCBB.jpg

以下是提問

 樺提問:
一、散落的絲巾、絨布,如P35、106、162等,於藝術而言,何意?

二、P82,「入手古董……也是一種探索、一份責任與一項創作。」你已入手或想入手何古董呢?有何探索、責任與創作之樂?

三、「每個人或多或少是收藏家。」若將收藏家劃分級別,可以從哪些角度切入?風格、資金、尺寸、用途……
 媛提問:
提問:1.你認為作者在85、86頁說的畫家A、B是誰?
2.對於古董家具的佈置,你偏好同一風格還是混搭?美感原則是什麼?請列舉三件家具圖片說明。

惠提問:

有些是提問,有些是補充資料、延伸閱讀

1.28-36頁,學生Hooreman揭發老師Pallot椅子是贗品。你會這麼做嗎?
權威與無名小卒,相信誰?
Ps,銧進訂的主題,橡皮擦理論提到權威問題
2.艾可說:真正的收藏家,比較是從尋覓得到樂趣,而不是擁有。
3.吳文秀,第一個看見巴黎鐵塔、參加興中會的臺灣人(莊永明)
4.作者在十一頁提問,台灣沒能在巴黎「靈魂共振」。你覺得是何原因?
5.住吉慶舟

https://www.taihodo.co.jp/antiques/women/110766/110766.htm

6.1932年12月於末廣町開幕的台南林百貨,室內裝潢Art deco
7.79頁你對作者「根與傳統」、「文化上的中國人」説法,看法如何?
7.詩媛提問,107頁作者提到,前提是「若是有足夠的美感能力⋯⋯」,而對於自我感覺良好的人是說不通的。但是,那是他願意有何不可!
8.139頁作者再次提到「文物做為家族記憶的延續與傳播。」你認為原屬於一個家族的文物,拆散賣出流傳到外地,這種方式的延續,傳播家族精神較徹底?較有益嗎?
9奧芬巴哈《快樂的巴黎人》

https://youtu.be/Wt54U0zxPcE
10.146頁這就是巴黎

https://youtu.be/Wt54U0zxPcE
11.180頁,留聲機la gamine charmante

https://youtu.be/g7lVkxFm8TU
12.195頁,平書桌,孚日廣場,到巴黎第一天去的廣場
13.214頁,「或許正是因為裝飾藝術領域有此潛力,至今仍為中華民國文化內容策進院所嚴重邊陲化」諷刺話語嗎?
台灣國族、中華民國國族?

綜合回答:

樺提出的「散落絲巾」其實是攝影的一種包裝,當然這些物品擺得並不好。

談到古物收藏,在座的應只有林有此經驗。

林分享了他曾有的三件有用的好收藏:日式屏風,有三屏到六屏,不高,疊起來像柱子般;民國的椅子,坐起來腿垂放很舒服;第三件是珍藏的茶棚(見下圖),可放在榻榻米上。

S__8552475.jpg

S__8552477.jpg

至於作者說的畫家A、B,根據我個人猜測是趙氏與朱氏。媛說應沒錯,她有試著去求證。

媛上蘇富比網站去看拍品,選一項自己喜歡的。她說,進入拍賣市場很有趣,那些藝術拍賣品未必是熟知的,深入了解後,發現許多有趣的事。賣出畫後會隱藏,以免被模仿,據說是隱藏一百年。選畫配置搭售,不會同一個畫家的作品連著拍賣。

藝術市場太多糾葛了,難以和政商關係劃清界線。有些藝術家的藝術品是因其思想在藝術史上起了波瀾,有開創新局的歷史定位與意義而有價值,與美不美似乎無太大關係了!

會不會揭發權威老師的「假證明」,眾人都說不會,就讓它這樣吧!

台灣為何沒在巴黎讓人「靈魂共振」,林與進給了些說明。林說大正在位十年,在文化藝術上的建樹是最積極的。在日本本土不敢蓋新東西,就在殖民地台灣大刀闊斧地做!

大正美學積極吸收歐風,平實一點的看現今日本學生的制服,最壯觀的美學實踐在台灣的總統府的興建上(上海外灘也是大正時期美學風格)。進補充,當時台灣的都更是很大的商機。作者提到「台灣博覽會」在歷史上絲毫沒留下痕跡,事實上因這個活動是日本要宣揚國威,當然與台灣無關,與政治有關,所以沒有留下紀錄。

媛提到,柏林和慕尼黑這二座城市在大戰之後,居民決定了不同的方式做為城市的延續,柏林是全新打造,慕尼黑即使會造成生活不方便也願意保留古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庭中望月 的頭像
    庭中望月

    別調集

    庭中望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