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載 (1).jpg

  • 提問:

 (一)111-112頁,高斯見了康德之後,就這麼沒「下文」。此番情節安排有何寓意?

 (二)305-307頁,洪堡見喇嘛,彼此的對話真沒有喻意?

 (三)經由真人其聞為本寫成的小說,從一些細節可看出二位主人翁的真性情。

    年輕的洪堡高斯到了老年可有什麼改變?

    除此外,可以看到作者對二人的評論嗎?或較彰顯誰?

 (四)最後一章標題為〈樹木〉,寫的是歐根的逃亡。作者寫此章的用意為何?為

    何下標題為樹木?

  • 對照:

 (一)73頁,八歲高斯語,「這個世界表現得太令他失望……。無法視而不見是一 

    種悲傷,清醒也是一種悲傷。」

    310頁,高斯誤以為洪堡對他回答(其實,也是他對自己的回答?),「一切事物如其本身,不會因為我們對它

    有所瞭解而不同,它還是它,不管我們或別人發現了它,或甚至沒有人發現過,它都依舊是它。」(311頁

    回答沙皇)

 (二)184頁,「情感啟蒙」洪堡亨利葉特女士的沙龍;邦普蘭→農家女^^

 (三)洪堡理想主義的奉行者,對康德哲學的信仰;高斯鄙視,或者漠視。

    在。

 (四)206頁,高斯求宿,宿於無賴、流浪漢房。

 (五)對古老語言的看法,洪堡迥異於高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庭中望月 的頭像
    庭中望月

    別調集

    庭中望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